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求中国道歉
在2020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求中国就一幅漫画道歉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这一事件的争议源头,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幅讽刺漫画。以下是对此事件及其各方立场的综合梳理。
一、事件背景
赵立坚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幅由中国漫画家@乌合麒麟创作的作品。这幅漫画描绘的是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抵着阿富汗儿童的喉咙,并配有文字:“不要害怕,我们来给你们带来和平”。这幅漫画的目的是谴责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犯下的战争罪行。莫里森总理却称这幅漫画“伪造事实”,并要求中国正式道歉。莫里森表示,中方应该“感到耻辱”,并试图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删除这条推文。
二、中方的立场与回应
1. 外交部官方态度:华春莹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澳大利亚军队的暴行是由澳大利亚媒体和国防部报告揭露的,其中包括枪杀平民、割喉14岁男孩等,这些证据确凿无误。中方强调,澳大利亚应该反思自身的行为,而不是转移焦点。她还明确表示“阿富汗人民的命也是命”,并敦促澳大利亚向受害者正式道歉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 赵立坚的个人行动:赵立坚拒绝删除这条推文,反而将其置顶,以此表达他对澳方无理要求的反对立场。
三、国际舆论与后续影响
这个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部分西方国家声援澳大利亚,但更多的声音支持中方对澳军暴行的揭露。漫画的原作者@乌合麒麟的回应“再画一张”,也显示了民间的讽刺和态度。这个事件也成为了中澳关系恶化的标志性节点之一。至2025年,澳大利亚的新仍面临对华政策压力,例如中国海军在澳周边海域的演训活动再次引发外交摩擦。中方坚持依据国际法行使权利,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妥协。
四、核心矛盾分析
这个事件的核心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双重标准的争议:中方指出,澳方在对本国军事行动和他国正当权益的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双重标准。例如,对于美军在南海的活动,澳方保持沉默,却对中方在自家海域的合法演训活动进行炒作。
2. 外交话语权的博弈:这个事件也反映了中方在舆论场上主动反击西方“道德指控”的策略转变。中方通过揭露事实和主动出击,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和尊严。
这个事件不仅是一次外交风波,更是中澳两国在多个层面上的博弈和较量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