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种地把自己作死的皇帝:燕王哙的一生如何评价?
公元前318年,一位居于中原东北的国君,定都蓟地(今北京房山区),决定退位。这一历史性的决定,引发了众多的关注。燕国,虽地处偏僻,但在其国君姬哙的领导下,正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姬哙,这位燕国的国君,决心效仿圣王仁君的做法。在位不到三年,他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退位让贤,将国家事务交由丞相子之打理。这一决定,让燕国的太子姬平感到愤懑不已。他觉得父亲这一做法无疑是在质疑他的能力,使他无法接受。
为了争夺王位,燕国的太子与丞相之间爆发了战争。这场内乱使燕国陷入了濒临亡国的境地。燕王哙并非昏君,他节俭勤劳,专心治理国政,与民休息,使得燕国实力蒸蒸日上。燕王哙却喜欢剑走偏锋。他一直有一个大梦,那就是超越尧舜禹,比肩古代圣王。他一直物色着令自己满意的接班人。
燕王哙的相国子之是最能明白他心思的人。子之执政期间能力卓越,于是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燕王哙果断禅让王位,实现了自己心中的仁君形象。子之一称王,立即改变了原本的好形象。他横征暴敛,使得燕国上下民怨沸腾。子之执掌朝政三年,引发了燕国的动乱,百姓恐惧不安。
被骗的燕国公族反应强烈,尤其是被抢走王位继承权的燕国太子姬平。他振臂一呼,打起了王位争夺战。齐国诸将看到燕国动荡不安,认为有机可乘,对齐宣王建议道:“趁机奔袭燕国,必能攻破它。”齐宣王于是派人支持太子姬平。就这样,在公元前315年,齐宣王派匡章率领齐军精锐进入燕境。由于燕国军民痛恨子之,对齐军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欢迎之至。齐军几乎在短短50余天内占领了燕国全境。
最终,一朝称王的子之被愤怒的燕国军民剁成了肉泥。而燕王哙也在这场战争中丧生,结束了自己充满波折的一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王国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