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主人设宴款待宾客,总少不了酒的助兴。劝酒时,常说“千岁”,而非“干杯”。为增添宴会的欢乐气氛,人们会借助各种游戏助兴,如掷色子、猜枚、投壶等。这些游戏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在南京、苏州等地的士大夫饮酒作乐时,常常只以掷骰子为乐。
这些游戏在士大夫眼中却显得不够风雅。投壶虽源于祭征虏的雅歌投壶,但用于饮酒则难免喧嚣;猜枚虽为藏阉射覆的遗制,用于饮酒则显得不够闲适。士大夫更倾向于行酒令,尤其是以诗文为内容的酒令,更显得风雅。
饮酒在古代被高度重视,《诗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历代也有各自的饮酒助兴方法。明朝时,饮酒设令更为严厉,尤其是常熟士人,杯中酒滴余一滴也要罚饮。而吴江人饮酒则更注重四字酒令:干、格、起、住。这些酒令不仅增添了饮酒的乐趣,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士大夫的行酒令更是文字游戏的一种,讲究清雅。如田艺荡与人饮酒时,以秋宵赏月为背景,出一四声令,要求接令者以四声为韵,既罚酒又成文。还有顶真续麻、急口令、拆白道字等文字游戏在饮酒行令中得以运用。
明朝弘治年间,由于朝政宽大,官员多喜爱游玩饮酒,北京富家亦趁机邀请士大夫赴宴,并有教坊司子弟唱歌助兴。为便利官员夜间饮酒回家,明孝宗甚至下令街上商家铺户需用灯笼传送。
士大夫的家宴也有其特色,如松江士大夫宴会一般不让子侄辈陪坐,但也有例外。公安派文士在游北京小西天东峪寺时,就在寺门空地上与同好诸公开筵饮酒。而宴会的场所除了公署、私室,更多的是在名刹、园林中,这是明代士人的独特风气。
酒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媒介。通过宴会、游玩等途径,酒成为了连接人与人的桥梁,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