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四次北属时期的?
越南的学术圈普遍认同一个观点,即现代的越南人是古代越南本土族群与华夏子孙混血的后代。这一血脉交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那时越南人深信自己是神的后代。实际上,直到公元968年,越南才从中国独立出去,因此越南的历史无法脱离中国的历史背景。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越南的部分地区被纳入中国的版图,设立了象郡,涵盖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从西汉到南汉,尽管名称和行政架构有所变更,但越南始终是中国直属的郡县,由中央直接管理。这一千年多的时间被越南称为“北属时期”。中国历代对越南和南方闽越地区的治理并无太大区别,都视它们为偏远地区。
古代越南人的特殊体征——两个脚趾相交,使得古代越南地区被称为交趾。汉朝在此设立了交趾郡,后来更名为交州,再到唐朝时的。在这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许多中原百姓迁移到交趾地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还传播了先进的文明。这一点也得到了越南历史学者的广泛认可。
对于越南来说,“北属”时期并非只有苦难和压迫。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包括现在的福建、广州、广西以及当时的越南地区在内的地区在当时都被视为偏远地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治理一视同仁。例如,当时的(现在的越南)与广州、桂府、福建等地的学者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中央任职。如东汉时期的九真郡太守任延,他在任期间教化民众,赈济贫困,深受人民爱戴,在他离任后,九真郡人民甚至为他立祠纪念。也存在一些暴敛百姓的官员,但这种情况在古代中国其他地方也时有发生。
“北属”时期并非只有压迫和苦难,也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并且在公元968年越南独立后,许多越南国君都带有中国血统。这段历史是越南与中国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也是两国深厚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