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讲述缅甸遭遇
介绍境外诈骗:张先生的惊魂之旅与警示之旅
一、诱入陷阱:经济困境与诈骗的伪装性
在生活的重压下,张先生因家庭医疗支出和女友的疾病治疗费用而陷入经济困境。为寻求出路,他通过中介公司应聘了一份看似光鲜的“翻译”或“客服”工作,承诺月薪高达1.5万元。这一切不过是诈骗团伙精心编织的谎言。中介以泰国分公司为幌子,实则将张先生诱骗至缅甸东南部的妙瓦底诈骗园区。诈骗团伙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巧妙隐瞒真相,展现其伪装性。
二、妙瓦底的恐怖经历:人身控制与强迫劳动
张先生抵达妙瓦底后,立即陷入诈骗团伙的掌控之中。园区戒备森严,他每天被迫工作18小时,全程受到严密监控。若未完成诈骗业绩,将面临体罚等残酷待遇。他曾在泄露秘密后被关进私人监狱,遭受非人折磨。诈骗手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包括角色伪装和系统化培训。诈骗分子教导张先生等人伪装成离异女性,通过情感交流诱导欧美男性投资虚假数字货币。他们学习长达16-21页的“教材”,包括话术、形象塑造等,以适应诈骗需要。
三、获救与反思:从困境中走出,警示他人
经过漫长的煎熬,张先生终于在2023年9月得到救援,经中泰警方及社会力量的协作,他被泰国警方寻获并遣返回国。他积极配合调查,公开自己的经历,希望能警示更多人警惕类似的骗局。部分网友质疑他作为博士为何会受骗,张先生强调诈骗利用人性弱点,与学历无关。他披露的诈骗团伙内部资料揭示了境外电诈的产业化运作,让人们更加警醒。这次事件不仅凸显了境外诈骗的隐蔽性与危害性,也提醒求职者在寻求海外工作时需审慎核实信息,避免陷入“低门槛高回报”的陷阱。
张先生的经历让人深感痛心,但也为我们敲响警钟。面对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高薪工作的诱惑,以免陷入诈骗的泥潭。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境外诈骗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希望张先生的警示之旅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