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张作霖:死后秘不发丧9年后才得以入土

热点爆料 2025-11-16 15:05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北京天坛与一代雄狮的落幕

昔日北京天坛,皇家的祭天之所,见证了无数历史时刻。其中一幕,发生在1927年的盛夏。当时,北洋的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在此完成了他的祭天仪式。在捧金爵祝祷之时,金爵意外失手落地。张作霖顿时面如土色,张学良亦心惊肉跳。

时间的轮轴快速转动,一年后的1928年6月3日夜晚,张学良目送父亲的专列远去,心中忧虑重重。他回想起祭天时的不顺,再结合得到的情报,对父亲的安危深感不安。果然,不久后收到密电,张作霖在皇姑屯遭遇不幸。张学良痛苦万分,心情如乱麻一般难以平复。

尽管局势复杂,张学良仍需冷静应对。他努力平复情绪后,采取了和平过渡北京的策略,并部署奉军撤退事宜。这段时间里,张学良身心疲惫,忙得寝食难安。当得知父亲伤重去世的消息时,张学良如遭晴天霹雳打击,昏倒在地。醒来后,他迅速行动,将部队指挥权交接后离开滦州。

张作霖的丧事处理完毕之后,张学良精心选派了一名参谋、一名秘书以及两位风水先生前往奉天附近寻觅合适的墓地。他们最终选定了抚顺东60华里的高丽堂子村南,那里有一个向阳的山岗。经过风水先生的勘察,确认这里地脉良好,风水极佳,是大帅理想的安息之地。张学良看过后也表示满意,认为父亲可以长眠于此。于是,他们决定让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相亭主持修建元帅林,工程于1929年开始,至1931年夏已近尾声,原计划同年11月为张学良的父亲下葬。“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工程被迫停止。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人进驻大帅府,将灵柩移至小东边门珠林寺浮厝。彭相亭主持修建的“元帅林”虽未竣工,但张作霖的灵柩未能入土为安,这让他深感愧疚,对不起大帅的在天之灵,也辜负了张学良的委托。彭相亭和张作相两人后来出面,与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协商,最终决定将张作霖的灵柩改葬在锦县驿马坊。在奉天举行“慰灵祭”后,一列专车载着灵柩从奉天出发,直达石山车站。随后,在日本官兵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还有僧、道、喇嘛等,张作霖的灵柩终于得以入土为安。

与此在遥远的云南,1943年,年轻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被分配到空军照相侦察中队。随着部队辗转万里,他幸运地加入了陈纳德将军的麾下,担任部队航拍地图绘制员。艾伦用他的相机记录下了许多关于战争的彩色照片。

1941年12月20日早晨,日军82中队的十架九九式轰炸机排成V字形进入领空。AVG部队的飞行员们迅速奔向各自的战斗机。其中,第二大队的8架寇蒂斯P-40C战斗机率先升空,迎接敌机的到来。飞行员爱德华·莱克塔因在起飞过程中碰掉了引擎罩而憋了一肚子火。当他发现敌机后,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迎战。经过一番激战,他成功击落了一架日军轰炸机,成为了云南大地上第一架被击落的日军飞机的见证者。

多年之后,飞虎队的历史被定格在老者们的记忆中,而在艾伦·拉森的镜头下,抗日战争的历史却以全新的方式被再现。他的《飞虎队队员眼中的1944-1945》一书,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抗战大后方百姓的彩色生活。孩提时代的艾伦曾深信通过挖掘可以到达世界的另一端,但珍珠港事件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为航拍地图绘制员,他参与了打击日本陆军和海军的行动,并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飞虎队队员眼中的1944-1945》一书的策划、翻译严湛表示,艾伦对于老百姓有着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用柯达相机和彩色胶片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许多珍贵瞬间。如今,这些照片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

上一篇:历史上的张飞是个怎么样的人说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