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杨玉环投怀唐明皇其实并不心甘情
杨玉环的故事,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被赋予了更深的情感与更丰富的内涵。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诗歌的华丽背后,需要我们细细。

众所周知,《长恨歌》主要描述了杨玉环与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但诗中描述的杨玉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似乎并未反映出她曾被夺自寿王李瑁的宫廷内幕。白居易所处的时代,对于宫廷的丑闻和乱伦行为有所避讳,因此诗中并未过多涉及。
那么,杨玉环从寿王妃到杨贵妃的身份转变,是否心甘情愿呢?或许最初,她心中有所不甘,毕竟是从自己深爱的丈夫李瑁身边被召入宫中。在唐朝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乱伦的禁忌并不像后世那样严格,而且唐明皇李隆基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他身上的魅力,或许足以让杨玉环心动。
说起唐明皇李隆基的魅力,他年轻时便是个俊美英武的美少年。虽然年岁增长,但他的活力依旧旺盛,身体强健。而且,他广纳乐工、优伶,对艺术有着极高的热爱和素养。这些优点,无疑让杨玉环为之倾倒。
在唐明皇的宠爱下,杨家荣耀无比。杨玉环的家人也都得到了极高的地位和宠爱。这种泼天富贵,让杨家成为了天下最显赫的家族。杨家的人随意出入禁宫,其威风甚至超过了公主。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景,正是杨家当时的真实写照。
杨家的荣耀也引来了无数的嫉妒和仇恨。杨国忠等人的胡作非为,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杨贵妃之死,与这些外戚的骄横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红楼梦》中的那句气话,“我倒像贵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的。”杨国忠等人的行为,真正败坏了国家,加速了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对待杨贵妃本人的娇宠更是无需多言。据说,杨贵妃乘马时,唐明皇亲自为她执辔拿鞭。宫中专门为她织锦刺绣的工匠和雕刻熔造金玉宝器的工匠数量庞大。地方官们也纷纷巴结她,献上奇器异服以求升官。
可以说,杨玉环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和家族荣耀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红尘驿马妃子笑,荔枝飘香显繁华。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如今的心思都集中在那杨贵妃身上,对她宠溺无比。这位杨贵妃,拥有着世间一切美好,珍馐美味、华服锦绣、金银珠宝,皆在她的掌控之中。即使是驿马疾驰,千里迢迢送来的新鲜荔枝,也无法再让她重现初次品尝时的惊喜。
李隆基却总能找到新的方式,让杨贵妃喜悦。他专宠她,亲切地称呼她为“娘子”,而让她称自己为“三郎”,仿佛他们是一对平凡的民间夫妻。那种深情,正如《长恨歌传》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七月七日的长生殿里,他们并肩而立,仰望星空,许下永不分离的誓言。那种浪漫,让人心动,让人羡慕。
这所有的浪漫与宠溺,可能对于天真无知的杨玉环来说,是真实的。但在李隆基的心中,这或许只是他让小美人高兴的一种手段。当马嵬之变发生时,他的表现清楚地表明,他确实爱杨贵妃,但他更爱的,是他自己手中的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杨贵妃的丰满身姿,虽为人们所称道,但在他心中的天平上,却并未给予她足够的重量。
这位帝王,他的爱情与权力,如同古代的传奇故事,让人惊叹,也让人唏嘘。他的举动,虽然显示出对杨贵妃的深深宠爱,但那份爱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深深的权力算计。这样的爱情,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温暖,也能让人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在这样的故事中,杨贵妃的美貌与李隆基的权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