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打仗最辛苦的是战马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战场上的战马:负重与生死之间的奔波
许多读者对于古代打仗时为何战马最为辛苦充满好奇,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个问题,为各位读者揭示其中的原因。
观看电视剧时,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士兵上战场时通常都会身披铠甲,而他们的战马也不例外,会披上战甲。人们普遍认为,铠甲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士兵的要害部位,减少伤亡。我们常常看到身穿铠甲的士兵在战场上轻易丧命,而将军虽然身受重伤却仍能活命。
在古代的早期阶段,只有官员才能享受到身穿铠甲的待遇,而普通士兵只能身着布衣便赴战场。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士兵得以穿上铠甲。尤其在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为显著。
虽然铠甲能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其重量却不容小觑,对士兵的体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例如,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这些甲叶相互拼接构成坚固的铠甲。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铠甲易于清洗。
这些甲叶组成的铠甲重量达到了近60斤,仅是走路就有些费力,更何况是在战场上奔跑的士兵。他们需要何等强大的体力才能支撑起这身铠甲与敌人战斗。
除此之外,士兵们还需携带头盔和武器。骑兵通常配备,其重量在32至35千克之间。如果使用弓箭,重量则在28至33千克之间。若是弓,则重22至27千克。这仅仅是士兵的铠甲和武器的重量,但骑兵需要骑在马背上,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约为70千克,而一些身体强壮的士兵体重甚至更重。再加上战马的负重,战马的负荷总量将近100千克。
战马除了需要承载士兵和武器的重量外,自身还要承受战甲的压迫。古代战场上的马匹需要是健壮的,以应对这样的高负荷。在战场上奔波的战马,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负重,还要面对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可以说,古代的战马与士兵一样,都在为了生存和胜利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