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去世后葬在哪里?为什么有两座墓呢?
白起:战神之墓的两地之谜
提及白起,这位四大名将之首、家喻户晓的战神,其威名令六国胆寒。他成功攻破诸多城池,尤其是某一决定性战役,使他一举击溃敌军,使得再无对抗秦国的实力。这位英雄的晚年遭遇却十分悲惨,据说被赐死于杜邮。
关于白起的墓址,咸阳与榆次都各有其说。咸阳白起墓确实存在,曾被历史记载所证实。1970年,当解放军在咸阳东郊建设时,一座呈圆形、深6米、直径约为19米的墓穴被发现。此墓穴中出土了剑和其他武器,但没有白起的遗骸。《咸阳市志》也只记录了这一发现的简单情况。
相较之下,榆次县的武安君墓则多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自战国至明清,《山西通志》、《太原府志》、《榆次县志》等均有提及榆次县西南的南庄村武安君墓。榆次县地图上明确标注了其位置,这一标记一直延续至今。据明朝《榆次县志》记载,“起死于杜邮,今其地亦有遗冢”。
白起虽被秦昭襄王赐死,但在秦国内部,他的贡献被铭记。秦始皇因白起在秦统一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封白起的儿子白仲为“太原君”。在战国时期,祭祀先主具有重大意义,白仲的封赏也源自其父的功绩。白起的祭祀一直是其家族的重要事务。
根据秦国的习俗,除了农历初一和清明,冬至和除夕也是祭祀的时间。但由于太原到咸阳的距离遥远,当时交通不便,来回一次需数月。为了方便子孙祭祀,白仲在得到秦始皇的批准后,决定将父亲的墓穴迁往太原郡。
太原郡的晋阳附近,榆次县因其风水和各方面的条件脱颖而出,被选为墓穴所在地。于是,白仲将父亲的墓穴安在榆次县,方便子孙后代祭祀。咸阳的白起墓不过是衣冠冢,而榆次县的白起墓才是真正的遗体所在。两座墓地都是真实的,只是它们的存在意义有所不同。
如今,这两座墓地都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战国战神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