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孙权晚年为什么会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随着奇闻网小编的步伐,让我们一同那些鲜为人知的晚年秘闻。
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他的生活充满传奇。他热爱,尤其对猎虎情有独钟,以至于为他的两个女儿取名为孙大虎、孙小虎。这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君王,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一面——他竟狠心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鲁王的诞生
这位受争议的王子是孙权的第四子——孙霸。他的母亲是谢姬。242年八月,孙权册封孙霸为鲁王,任命老臣是仪为他的老师。当时,孙权只剩下四个儿子在世,而孙霸是他最宠爱的。随着孙霸的地位逐渐上升,与太子孙和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二、储位之争
孙霸要想成为储君,必须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于是,他积极与朝臣交往,拉拢了一大批支持者,形成与太子派系的对抗。朝中的大臣们分为两派,互相攻讦,引发了政局的动荡,史称“南鲁之争”。
三、政局的动荡与杀子之痛
孙霸的死党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不断诋毁太子孙和,使得东吴的政局更加动荡。孙权意识到无论立哪一方都将引发动乱,因此他选择了赐死孙霸并废掉太子孙和。这一决策虽然暂时稳定了政局,但却为东吴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孙权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稳定东吴政局,另一方面则是他想把皇位传给幼子孙亮。孙亮即位后,东吴的政局更加动荡不安,先后发生了四次政变,三位权臣被杀,一位皇帝被废,许多重臣死于非命。这一切不禁让人对孙权的决策产生质疑。
这一系列的权力斗争和事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或许只有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才能真正理解这段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而这些故事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权力斗争背后的代价究竟有多大?权力的诱惑是否足以让人忘记亲情和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