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白起从武庙中撤掉呢?

考古学 2025-04-22 01:46www.kangaizheng.com考古发现

武庙,乃是历史上名将的聚集地,曾经设立的武庙十哲中,却有一位被撤掉,这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一竟。

追溯至宋太祖治国时期,其治国方针以文官为主导。管仲被置于左首的位置,与右首张良相互呼应,彰显了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在天下初定之际,复兴之望寄托于国之贤相。宋朝开国宰相虽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帝,但次年便罢相。随后的接任者乃是由范质所推荐,这一做法向朝中文官集团传达了明确信号:宋太祖有意提高文官地位,对有抱负的文臣展示利好信息。

谈及宋太祖的姓氏“赵”,其源于赵国。赵国的皇族子弟多为武士,亦是后来赵姓的主要来源。追溯至西汉时期,因执法不避权贵而深得汉天子褒赏的京兆尹赵广汉曾定居于涿郡。赵匡胤的祖上几代亦定居于此。从现有史料来看,赵匡胤家族的历史自其高祖赵朓起才有确切记载。

北宋建国后,赵匡胤认为自己与赵国王室存在血脉渊源,对于白起长平屠杀赵国军队一事心存芥蒂。他对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功绩持否定态度,认为白起不应享有武庙的供奉。

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即实施“杯酒释兵权”,显示了他对武将的不信任。他对白起的评价“起杀已降,不武之甚”,除了表达对残暴行为的反感外,也间接告诫武将不要残暴。这同时也揭示了北宋的一个隐患:武将地位低下,受到文人道德观念的束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至于赵匡胤本人,深受后世褒奖的是他的“仁德”。宋朝学者对赵匡胤的评价极高,认为他顺应天命、统一海宇,具有安万世之功。由此可见,赵匡胤治理天下真的以“仁德”为本。与唐朝不同,宋朝没有对开国名将采取过激手段。唐朝因唐太宗的英明能够镇住名将,而宋朝则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使武将地位逐渐下降。赵匡胤对于前朝后裔也极为优待。基于这些,他将白起移除武庙也在情理之中。

上一篇:燃气灶打火后自动熄火什么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