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战跟闹着玩似的 为什么到了战国却不一样了
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文章,对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一起来一下!
我们读历史时,常会发现春秋与战国时期有着显著的差异。春秋时期的名称,犹如四季更替一般富有诗意,给人一种时间的流转感。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场面似乎更为激烈,有一种即刻消灭敌人的紧迫感。
其实,在春秋结束与战国开始的中间,历史遗失了百多年的记忆。如果把这段时间做成一个年表,会明显发现历史的变迁。感觉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吞并的时代开始了。许多小国在这个阶段消失,因此在战国时期,国家数量明显减少,给人一种历史快进的感觉。
春秋时期的灭国活动虽然也存在,但不如后来频繁。我认为这是因为大国之间实力相当,互相难以击败,所以他们选择背靠中原向外发展,寻找弱小国家作为目标。而那些远离文明的蛮荒部族,在灭国行列中也不容忽视。如果不计算这些,春秋时期的灭国数量可能超过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留下的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他们主要向北方扩张,吞并各种部落。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热衷于战争,而是那些被消灭的国家往往默默无闻。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变革。在春秋时期,大部分国家的土地有限,只能养活有限的人口。然而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大量新开垦的土地不再受制于原有土地的限制。新的地主阶层逐渐崛起,取代了旧的统治者。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各国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吞并的收益上涨。
到了战国时期,不仅仅是吞并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诸侯国之间的兼并速度也大大加快。这是一个时代的变革,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吞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大国之间的争斗更为激烈,而战争的结局往往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这就是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一个充满变革与战争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