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的意思是什么
“应接不暇”:字面与背后的深意
核心解读:
“应接不暇”一词,字面上表示事情或景象过于丰富,以至于无法及时应对或观赏。其背后蕴含着一种深远的含义,常常用来描述人们因为事务繁忙、信息爆炸、需求繁多等种种压力而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对的状态。
历史溯源:
这一成语源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其中的描述:“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描绘的是山阴路上美景连绵,让人目不暇接,来不及欣赏的情景。
用法举例:
1. 事务繁忙:如最近客户投诉如雪片般纷纷而至,客服人员应接不暇,形容工作繁忙到无法应对。
2. 视觉或感官冲击: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展品琳琅满目,观众目不暇接,形容展品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3. 信息过载:社交媒体上的消息如潮水般涌来,让人应接不暇,形容信息更新之快,让人难以消化。
近义词辨析:
“目不暇接”更侧重于视觉上的忙碌与不暇应付。
“疲于奔命”则更强调因忙碌而感到的疲惫。
“捉襟见肘”则描述资源不足导致应对困难的情境。
反义词理解:
“游刃有余”形容处理事情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闲庭信步”则比喻从容不迫的状态。
“应付自如”则强调对各种情况都能轻松应对。
易混淆点提示:
与“目不暇接”相比,“应接不暇”的适用范围更广,既可以描述视觉上的忙碌,也可以用来形容事务、信息等方面的繁忙。而“目不暇接”更多用于描述视觉上的场景,如美景或展览。
深化理解:
通过不同的场景例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应接不暇”这一成语。如工作场景中新项目接连不断,团队应接不暇;或者春节期间亲友拜访频繁,主人忙得团团转;再如自然景观中,九寨沟的秋天美景层出叠起,让游客们目不暇接。这些生动的例子都形象描绘了“应接不暇”所表达的那种因为繁多、密集或快速变化而难以全面应对的状态。它不仅在日常对话中广泛使用,而且其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为语言增添了丰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