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经世之才的诸葛亮为何北伐输多赢少呢?
在乱世后期,各大枭雄与诸多猛将、名将纷纷陨落,然而最聪明、最神机妙算的奇士仍活跃于世。他们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完成全国统一的人物。众所周知,尽管进行了六次北伐,最终仍未能如愿。那么,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何在?又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
“天下已非昔日之天下”
昔日的秦国,从汉中、关中起步,成功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的蜀汉亦占据汉中,然而为何前者成功,后者却失败了呢?关键在于天下的格局与实力的分配。秦国和汉高祖刘邦占据汉中、关中时,掌握了力量中心,并拥有了丰饶的粮仓,从而在实力上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到了诸葛亮时代,天下实力已呈均势,没有任何一方占据绝对优势。即便诸葛亮拥有雄才伟略,也难以脱离物质基础实现统一。
“诸葛亮并非赌徒,而是一位谨慎的投资者”
真正的统一天下的枭雄,往往具有冒险精神,敢于豪赌。然而诸葛亮却并非如此,他更像是一位稳健的投资者而非赌徒。他北伐时稳扎稳打,从不冒险,甚至拒绝了奇袭之计。这种过于谨慎的性格使得他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性格决定命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刻画为鞠躬尽瘁、夜以继日的贤相,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贪恋权位的问题。事事亲力亲为,既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又阻碍了后继人才的培养。诸葛亮还有任人唯亲的倾向,重用与自己亲近的人或门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则排斥甚至除之而后快。这种性格弱点怎能助他统一天下呢?
后世常有议论,若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奇袭之计,是否能完成统一?我们无法做出假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诸葛亮能像一位赌徒般的统帅如刘备、曹操那般敢于冒险,那么天下一统的目标或许能更早实现。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能说蜀汉的兴盛与衰落,诸葛亮功不可没。他的智慧与谨慎既是蜀汉的幸运也是其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