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的赵子龙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赵子龙之死,这一历史问题的解答,需要从赵子龙的追随刘备之路开始讲起。赵子龙自从追随刘备后,一直忠诚勇猛,直至刘备登基为汉中王。他在长坂坡英勇救出阿斗,这一事迹并非虚构。
赵子龙在进军西川时留守荆州,再次展现了他的英勇果敢。他成功截江夺斗,救了后主的小命,对蜀汉的贡献不可磨灭。刘备得了西川后,却对赵云不再重用,这让人不禁为他感到遗憾。
在定军山之战中,虽然主谋是其他人,但刘备本人亲自冒箭矢强攻定军山,赵云并未上前线。一出祁山时,赵云也未担任先锋,他与邓芝领兵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后,赵云有序退兵,避免了重大损失。《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罗贯中老先生为英雄添加的花环,现实中的赵云并没有如此幸运。战后上表检讨时,赵云被自贬三级,直到去世都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西汉后期产生的门阀制度有关。汉末乱世,群雄并起,但门阀制度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在三国中,刘备的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最为明确,这也使得赵云等英雄受到了压制。诸葛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历史上确定的,这使得蜀汉后期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当群臣上贺表时,列名的是前五十人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赵云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这让人感叹汉家对待功臣的薄情。历史上的赵子龙虽然忠心耿耿,但命运多舛。他在世时并未得到应有的待遇,死后追封也只是形式上的补偿。那时的刘禅早已忘记了赵云的救命之恩,直到后来才想起这位救命恩人。但追封时已经距离蜀汉亡国不到三年,让人为赵子龙感到悲愤。
赵子龙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英勇,他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他的遭遇也让我们思考历史中的英雄如何被时代和制度所影响,他们的命运如何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