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等在岛内不间断连播
《甄嬛传》在台湾地区持续热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该剧的播放形式和规模上,更体现在其社会反响和文化意义方面。
一、播放形式与规模
自2022年起,《甄嬛传》每逢春节便在台湾八大电视台进行24小时的“马拉松式直播”。每轮播放需要2.4天,全剧会重复五轮,覆盖整个春节假期。这样的播放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据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首轮开播3小时即吸引超2.6万人同时观看。
观众们在直播聊天室中形成了独特的互动文化,网友自发整理“剧情时间表”,并创造出许多有趣的新梗。例如,他们将甄嬛称为“西非”,果郡王称为“食妻弟”,这些有趣的称呼展现了观众们的无限创意和热情。2024年的“最爱台词”投票活动吸引了超1.8万网民参与,其中“贱人就是矫情!”这一句台词蝉联榜首,足以证明该剧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
二、社会反响与文化意义
《甄嬛传》在台湾地区播放已经长达12年,但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2023年春节,该剧的流量达到了473万,观众直言“过年仪式感来了”,甚至有人表示“不看浑身不对劲”。
国台办指出,《甄嬛传》等剧的热播证明了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心灵契合”。这些剧集成为了两岸民众共享的“文化大餐”,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纽带。台湾青年参与大陆春节晚会、两岸同步追剧《狂飙》等现象,都展现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争议与讨论
尽管《甄嬛传》在岛内的播放形式引起了一些争议,部分网民质疑这是否涉及“统战”,但更多的声音认为其本质是文化共鸣。观众们通过追剧了解并欣赏大陆的文化,如《狂飙》中警察的奉献精神,或《甄嬛传》中台词蕴含的传统价值观。这些共同的文化体验让两岸民众更加亲近。
《甄嬛传》在岛内的长播不衰,不仅是民间自发文化选择的体现,更反映了两岸同源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这部剧集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座文化桥梁,连接着两岸民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