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正直无私,他是如何铁腕办案的?
诸葛丰,字少季,来自琅琊诸县(今山东诸城),是一位因通晓经术而担任郡文学的才子。他以特别刚直著称,他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被御史大夫赏识后,他一路晋升,官至司隶校尉,负责侦查和揭发不法之徒,他的名字在京师广为流传,人们以“间何阔,逢诸葛”来形容他的威严和正直。
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操,提升他为光禄大夫。他面临的政治环境却更为复杂。当时的侍中许章,因外家亲属的关系受到皇帝的亲近,其门客骄奢淫逸,不守法度。
诸葛丰决定收集证据弹劾许章,然而在一次行动中,许章私自外出,诸葛丰果断停车举起符节准备拘捕他。然而许章趁机驾车逃跑,诸葛丰紧追不舍。虽然诸葛丰最终追进了皇宫并向皇帝陈述了经过,但皇帝并未惩罚许章,反而收走了诸葛丰的符节。这标志着司隶失去符节自诸葛丰开始。
诸葛丰对此深感耻辱,他愤而上书辞职。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并希望皇帝能赐予他清闲。皇帝考虑到众多官员对诸葛丰的批评,将其调为城门校尉。
诸葛丰并未放弃,他又上书揭露光禄勋周堪和光禄大夫张猛的不当行为。这导致皇帝认为诸葛丰不正直,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皇帝认为他在任司隶校尉时过于严苛和不顺应四时法度,现在却反怨他人,所告案件缺乏实证,暴露的罪行难以验证,且他肆意毁人声誉。皇帝表示可怜他的年老,不忍加刑,但希望他能免官做庶人。
诸葛丰的性格率直无疑,但他的办事方式却缺乏圆润。他在职场上的失败或许可以归因于他的情商不高。尽管他的正直令人钦佩,但他并不懂得官场的规则,得罪的人太多,甚至触怒了皇帝。他的失败警示我们,在坚持原则的也需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尽管他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诸葛亮的智慧和高情商,但诸葛丰的经历仍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但他的失败也让我们看到在职场中需要更加谨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