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后,李傕和郭汜去哪里了?
西凉军在被逼至绝境后的反应令人震惊,将领们心怀恐惧,纷纷请求归附朝廷。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复杂性。表面上看,是对李傕郭汜的拒绝请降的不满,导致了他们的死亡和叛乱。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地域观念的强烈冲突。李傕郭汜作为凉州人,与并州人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分歧。在古代,地域排斥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地域的人们往往难以沟通和合作。
西凉军的数量远超过吕布统领的并州军,若不对那些军头进行合理处理,朝廷根本无法驾驭。像徐荣,虽然是董卓的旧部,但因他是辽东人,最终选择了归附朝廷,并在平叛战争中英勇牺牲。
董卓死后,凉州集团开始分化。凉州人因种种原因对并州人怀有深深的仇恨,甚至杀害了许多并州人。地域观念在古代有时会导致无法调和的武装冲突。王允虽在除掉董卓一事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处理后续事务时却饱受争议。他对董卓的凉州兵团余部的处理显然有失公允,这导致了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家族也遭受不幸。吕布作为王允的下属,也不敢收留李傕和郭汜等人。
由于朝廷没有赦免西凉军,西凉军余部陷入了混乱。贾诩,这位曾属于西凉军牛辅部手下的校尉,为了自保,劝说李傕、郭汜联合其他校尉如张济、樊稠等人以及西凉军余部一起进攻长安。贾诩警告他们,如果不联合起来,他们将会面临灭亡的命运。于是,李傕、郭淙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共同举兵进攻长安。
值得一提的是,蔡邕之死无疑是国家的一大损失。王允的贡献虽然重大,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抵消了他在处理蔡邕事件上的失误呢?当董卓迁都长安时,王允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他命令将兰台、石室两个藏书馆所藏的图书和档案全部运往长安。这些珍贵的典籍文献得以保存,王允功不可没。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