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用诗文直怼皇帝 为什么皇帝不降罪反而升官呢
为何有人敢于直言批评皇帝?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这个问题,并为大家揭示其中的奥秘。
在封建时代,即使是提及皇帝的名字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更别说直言批评皇帝了。历史上确实存在特例。特别是在宋朝,有许多官员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比如开封的那些清高正直的大臣们,他们不仅自己不贪污,还试图阻止他人贪污,特别是阻止身份比自己更高的人。
公园963年,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宋太祖立下了三条誓约。其中一条是不允许杀害大臣。这一誓约从宋太祖建国时就开始设立,并代代相传。这也为后来的官员们提供了勇气,使他们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
在北宋嘉佑六年,年仅二十四五岁的苏辙参加考试时,他所做的诗文竟然直接批评皇帝。他指责皇帝后宫佳丽无数,每日只顾享乐,不理朝政。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对皇帝的严厉批评。皇帝并没有降罪于苏辙,反而提升了他的官职。皇帝表示,他设立制度的目的就是希望有人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像苏辙这样的人应该受到重用。
并非所有直言批评皇帝的人都能得到如此宽厚的待遇。有一年,天气异常,皇帝找人谈论此事。一位名叫俞古的太学生写了一封愤怒的书信狠狠地骂了皇帝一顿。他指责皇帝上位以来无所作为,如果继续如此,必将出乱子。皇帝看后非常生气,想要治俞古于死罪。
朝中的大臣们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们提醒皇帝,俞古本身并无罪,而且宋仁宗设立的规矩不能破坏。皇帝在听了大臣们的话后,心中的气愤逐渐消散。他意识到不应该因为大臣的批评而感到生气。
宋朝的一些官员之所以敢于直言批评皇帝,一方面是因为宋太祖立下的誓约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一些皇帝本身也表现出了宽容和大度的态度,鼓励臣子们直言不讳。这样的风气无疑有助于推动朝廷的公正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