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流行女儿厚嫁 苏辙为了女儿背了一身债
对于嫁妆这一话题,想必不少小伙伴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大家走进历史的长河,宋代嫁女的独特现象。
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官的俸禄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最高的。尽管这些读书人享受着丰厚的俸禄,有时候甚至能够养活整个家族并置办田产、盖房盖屋,但在嫁女这件事上,却往往陷入困境。宋朝流行厚嫁之风,即便普通百姓,嫁女时也常常会拼尽全部财力,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与嫁妆相比,所谓的彩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史籍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富贵人家自女儿出生之日起,便开始为她的嫁妆积攒财物。若是等到女儿即将出嫁时才着手准备,很可能会迫使父母卖房卖地。例如苏辙,为了嫁女甚至卖掉了家中肥沃的田地和唯一的宅子,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晚年时常为此苦恼。
这种现象并非仅限于普通家庭,大家族中的女子出嫁同样如此。苏轼为了给家族中的侄女一份体面的嫁妆,甚至不惜借债。皇室嫁女的情况更是如此,皇族为了女儿的嫁妆同样头疼不已。有资料记载,皇子娶妻的预算远远不及公主嫁妆的百分之一。
那么,宋代为何盛行厚嫁之风呢?在宋代,女人的嫁妆是她婚后地位的重要象征。嫁妆的丰厚与否直接关系到她在夫家的地位。社会上的攀比风气也是导致嫁妆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如果谁家女儿的嫁妆不如邻居,很可能会遭到邻居的嘲笑。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宋代的法律规定,女儿的嫁妆属于个人财产,即使嫁人后,夫家也没有所有权。即使家族分家,嫁妆仍然归女儿所有;如果女儿去世,嫁妆也必须归还娘家。这样的法律规定无疑刺激了人们为女儿准备更多嫁妆的热情。
宋代的厚嫁之风是时代、社会风气和法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也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