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免死金牌起源于什么时候?真的可以免死吗?

历史文化 2025-04-22 03:23www.kangaizheng.com历史人物

免死金牌的起源与变迁

免死金牌,这一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称呼,官方则称之为“丹书铁券”或“金书铁券”,是帝王为表彰并巩固对功臣、重臣的恩宠而颁发的一种特权凭证。

其起源,可追溯到建立之初。为了笼络那些助其成就江山的布衣将相,帝王们发明了丹书铁券。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有所记载,此时的丹书铁券虽未明确具有“免死”功效,但其承诺的子孙后代可世享荣华富贵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在汉初,拥有丹书铁券的人虽然多达百余人,但最终得以保全的仅有五人。

到了某个时代,丹书铁券的功能开始发生转变,明确具有了免死的功能,甚至有的免死次数高达九到十次。《辍耕录》中记载,“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即使如此,丹书铁券也并非万能。拥有两次免死特权的开国功臣刘文静,就因诬告谋反而被处斩,丹书铁券仿佛成了一纸空文。

我们最为熟悉的丹书铁券,或许要数《传》中某家的丹书铁券。公元960年,一次重要的兵变后,皇位更迭。新皇为了安抚民心,赐给柴氏“丹书铁券”,承诺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在北宋后期,朝中奸臣当道,这一丹书铁券的实际效果受到了严重挑战。

到了明朝,丹书铁券制度更为完善。大量功臣被赐予“丹书铁券”,在朱元璋的手中,这一丹书铁券的保命功效几乎为零。他的屠刀下,包括了众多开国功臣及其家眷。

看似至高荣耀的丹书铁券,实则是一把双刃剑。其存在的最大漏洞,正是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那些获得此殊荣的功臣,因功高震主,往往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所以与其说它是免死金牌,倒不如说它在某些时候更像是催命符。

丹书铁券的历史变迁,映射出的是权力的博弈与人性的复杂。这一特权凭证,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命运起伏,也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迭。

上一篇:老干妈失宠 跌出贵州民企前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