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武装直升机跛脚入役
印度国产LCH“普拉钱德”武装直升机在正式服役之际,即2022年10月,暴露出了一些显著缺陷,这些问题在多个关键领域均有体现。
一、武器系统明显不足
反坦克导弹的缺位引人注目。这款直升机原计划搭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赫利纳”反坦克导弹,但该导弹尚处于关键的测试阶段,预计要到2023年中期才能完成与直升机的适配工作。这无疑使得首批交付的15架LCH(空军10架、陆军5架)在执行关键的反装甲任务时捉襟见肘。尽管LCH装备了法国进口的“西北风”-2导弹发射器,但印度尚未采购相应的空对空导弹。这款导弹的射程覆盖500米至6.5公里,能有效拦截空中目标,缺失这一关键武器导致直升机的空战能力受到明显限制。目前,该机的火力主要依赖20毫米机头炮和70毫米非制导武器,显然这在打击精度和威慑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防护能力亟待加强
在防护能力方面,LCH也存在明显的短板。缺乏电子战装置,如类似“楼陀罗”直升机的萨博“综合防御辅助装置”(包含雷达/激光预警和反制系统),这使得它难以有效应对现代导弹的威胁。尽管LCH在设计上考虑了高原作战,具有500公里的作战半径、6.4千米的实用升限,以及隐形特征、防撞油箱等设计,但其高原性能及生存能力仍需通过实战来检验。
三、生产与部署问题重重
在生产与部署方面,LCH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是交付规模的问题,2022年首批仅交付15架,后续计划生产160架(空军65架、陆军95架),但实际生产进度受到了导弹适配和国产系统开发延迟的影响。国产装备的可靠性问题也令人担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此前生产的“北极星”直升机因多次坠毁事故导致国际客户退货,这不禁让人对LCH的长期可靠性保持观望态度。
四、战略定位与对比
印度将LCH定位为专为高原作战设计的机型,旨在与中国直-10相抗衡。直-10已经实现批量列装,且配备了完整的导弹系统和电子战能力,形成了显著的性能差距。LCH的“跛脚入役”现象暴露了印度国防工业在关键子系统研发和整合能力上的短板。这不仅影响了印度军队的战斗效能,也对其国防工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印度国产LCH“普拉钱德”武装直升机在入役时面临的缺陷是多方面的,包括武器系统缺失、防护能力不足、生产与部署争议以及战略定位与对比方面的差距。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该机的战斗效能,也暴露了印度国防工业在关键领域的发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