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没有刺字精忠报国
《说岳全传》中清钱彩所描述的岳飞“脱衣安人,背刺‘精忠报国’”,这一感人至深的场景流传了四百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我们不禁好奇,这一故事是否真实存在?背后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招募兵勇时,确实存在兵勇面部刺字的做法。这一做法不仅是为了标记士兵的身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士兵逃散。所刺的文字最初是军队编号,如武德军、陕军等,后来逐渐演变为吉祥语句或警示之语。南宋的牛弁在《曲洧旧闻》中提到,宋太祖平定天下时,招募的士兵面部会被刺字。岳飞从军时背部被刺字,既有历史依据,也是当时的一种常态。《鄂王行实编年》中并未记载岳母刺字之事。此书由岳飞之孙岳珂编撰,若岳母刺字之事属实且重要,岳珂不会遗漏这一内容。
尽管在岳珂的书中并未明确记载岳母刺字之事,但在正史《宋史》中却有记载。据《宋史》卷380《何铸传》记载,岳飞在被审问时曾袒露背部,背上有刺青的“尽忠报国”四个字,深入肌肤之中。这表明岳飞背部的刺字确实存在,但其背后的含义可能与岳母并无直接关系。至于《说岳全传》中的“精忠报国”,与《宋史》中的“尽忠报国”仅有一字之差,更可能是小说的虚构而非严谨的考证。
那么,岳母是否可能为儿子刺字呢?考虑到岳飞家庭的背景,他的父亲岳和是当地的富户,其母姚氏出身乡野,虽然富有爱心并供岳飞读书,但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当时的背景下,刺字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特定的工具、材料和手艺。如《水浒传》中的人物林冲和杨志被刺字时,都是找的专门文墨匠人。对于普通的农妇姚氏来说,亲手为岳飞背部刺字的难度极大。所以这个故事更可能是一个感人的虚构故事。不过无论是历史还是传说,“精忠报国”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里。岳飞的故事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