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妃15岁处女为何最佳
古代帝王,身为九州之尊,掌握天下资源,其权威无所不在,其影响力无所不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连他们的妃子,亦是天下美女中的极品,经过层层选拔,方有机会入宫。
入选后宫的妃子,是皇帝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的女孩中的佼佼者。她们在入宫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体检。这体检不仅仅是对容貌、身材的考察,更包括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细致审查。
每一道体检程序都极为细致,要求严格。容貌要秀美,身材需窈窕,生理上更是容不得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小的黑痣,也可能成为被淘汰的理由。
对于被选拔进宫的女孩,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各个朝代的要求虽然不尽一致,但大多都集中在13岁至20岁之间。比如东汉时期,要求入选的女孩必须在13岁以上,20岁以下。
这或许与中国男人的某种心态有关,即所谓的“老牛吃嫩草”的处女情结。13岁以上的女孩正值花季,月经初潮前后,这个年龄段的 girls 无疑更符合皇帝的心态。
有些皇帝的要求更为特殊。例如明世宗朱厚熜,他曾将选妃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尽管朱元璋曾规定选拔年龄应在15岁以上,但朱厚熜却对此置若罔闻。
据《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选入了300名年龄在13岁至16岁之间的民间淑女入宫,这相对较为正常。朱载垕的前任朱厚熜则选择了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的淑女入宫,并且多次进行选拔。据说,朱厚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听信道士之言,想要采集女孩的初潮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甚至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就使用催经术强行采集经血。
这些后宫的妃子们,不仅仅是皇帝的伴侣,更是皇帝权力的象征。她们的选拔、入宫,都是皇帝对权力、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这背后,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