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厚结局却悲惨
镜以铜铸,可正衣冠;史以记载,可明兴衰。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进公子扶苏的世界,他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良臣遇贤主乃是一段佳话,当良臣遭遇不明事理的父亲,那便是一场悲剧。公子扶苏,便是这悲剧中的主角。他是秦始皇的长子,姓嬴,名扶苏。他性情温和,勇敢坚定,对百姓宽仁大度,在朝廷中亦有远见卓识,敢于直谏。他在民间深受爱戴,被誉为公子扶苏。
关于公子扶苏的出生时间,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他的生母也成谜。但众所周知,他是秦始皇的长子。从小,他便展现出温润尔雅的公子风范,与秦国的大将们交情深厚,对秦国的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希望自己的父亲秦始皇能成为一个明君,因此常常不顾一切地劝谏秦始皇,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12年,因侯生、卢生评议秦始皇的暴政而逃亡,秦始皇大怒,下令追捕。术士为求自保而互相揭露,导致460人被活埋。扶苏闻此,劝谏秦始皇道:“天下初定,边远之地尚未归附,儒生们所效法的言论,陛下应以宽容待之。”这句话却再次触怒了秦始皇,于是扶苏被发配到蒙恬军中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巡游天下后病重,曾留遗照欲将皇位传给扶苏。赵高与丞相李斯篡改诏书,让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继位。他们伪造诏书,让蒙恬和扶苏自杀。当使者送达遗书时,扶苏表情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蒙恬曾劝他查明真相,但扶苏认为父亲已下死令,遂自尽而亡。
公子扶苏,勇敢坚定、宽仁大度,却遭此悲惨结局!他的去世引发了民间的悲痛,百姓们对他的死深感惋惜。秦二世的暴行更胜秦始皇,引发了以扶苏名义的起义,瞬间激起民众的响应。公子扶苏应是秦国最为令人惋惜的人物。他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明白历史的兴衰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