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后为什么明朝正规军争当投降,而农民军却成为抗清主力?
在满清入关之际,众多明朝官员和大员如耿仲明等人选择投降。而在更早之前,像李永芳这样的中下级官吏已降清。到了1644年4月,明山海关总兵更是引领清军入关,南明政权遭受重大打击。随后的日子里,南明的大臣们如赵之龙、徐文爵、朱国弼等人,以及弘光帝朱由菘本人相继率众投降清朝。短短时间内,明朝的多位大将及众多士兵纷纷弃明投清,南京城失守。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称为“反贼”的大西、大顺农民军在国家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刻,与南明永历政权结成了抗清民族统一战线。他们在清军入关后,与满清在江南地区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英勇抵抗,成为了抗击清朝的主要力量。李自成的侄儿李来亨在湖北茅麓山一战中举家殉国,其养子李定国在湖南地区两度击败清军名将,令天下震动。他们始终坚守抗清使命,直至最后一刻。
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那些自称正统的明朝官员和官军纷纷投降清朝,而被明廷和满清都诬为“反贼”的大西、大顺农民军却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展现出如此坚定的抗清意志呢?
或许,这正如明朝诗人所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那些自称高贵的明朝官员们,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更多地选择了保全自身利益和地位,而忘记了身为大明子民的责任与担当。而那些被诬为“反贼”的农民军,在民族危亡之际,却展现出了更加坚定的抗清决心和勇气。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成为了抗击满清的主力。
这一段历史,让我们深刻反思: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真正的担当和忠诚并非来自地位和身份,而是来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的人,才能真正被称为国家的脊梁和民族的骄傲。
趣事百科
- 清兵入关后为什么明朝正规军争当投降,而农民
- 南宋端平更化:只是一场不彻底的政治改革
- 乾隆83岁生日那天亲笔写下了哪个字?和珅为何会
- 秦始皇被刺杀的时候,为何大殿外的侍卫不救驾
- 3岁丧母10岁丧父,和珅的年少时期
- 借条怎么写 范本
- 李元吉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许多贡献,为何最终
- 明朝一调兵为什么就有几十万?
- 三国徐庶为何成了最孤独的人
- 努尔哈赤将妻兄、妻侄勒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
- 诸葛亮一生中用错的三个人,导致蜀汉提前灭亡
- 毛惜惜被封为英烈夫人,南宋时高邮名妓毛惜惜
- 古代军功是如何计算的 古人谎报会受到什么惩罚
- 美法准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
- 率土之滨s2开荒
- 刘彻为何坚持立刘弗陵为太子原因让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