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上厕所用什么?
自古以来,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如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琐事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据传,晋景公姬獳在品尝新麦之时,突然内急,前往如厕,却不慎跌入粪坑丧命。这一不幸事件揭示了先秦时期宫厕的简陋,恐怕只是在大粪坑上搁置了两块踏脚板,粪坑的容积之大,足以让不慎跌入的人丧命。此事也被载入了《左传》,使姬獳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因厕所事故丧命的君主。
而在汉代的御花园中,也曾发生过一起与厕所相关的趣事。和爱纪贾姬在如厕时,突然有野猪闯入,汉景帝为了保护心爱的妃子,曾打算亲自入厕救援。这一事件说明,即使是所谓的“御厕”,其设施也并不完善,只是用于日常如厕的场所,同时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至于如厕时的用品,也曾经是历史的见证。虽然造纸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却使用竹片作为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例外。使用手纸的习惯最早见于某些历史记载,唐宋之前,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据说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才开始使用手纸。
有一位名叫伯蓝也怯赤的太子妃,她对婆婆的孝敬程度令人赞叹。在侍奉婆婆如厕时,她会用自己的脸来测试手纸的柔软度,以确保婆婆的舒适。这一举动展现了她的贤德和孝顺,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尊重。
生活中的琐事也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从如厕这样的小事,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的卫生条件、生活习俗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