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保卫战打响
自2023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强,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这种加息预期推动美元指数不断攀升,使得非美货币普遍面临压力。到了2024年,美国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以及中东地缘冲突的持续,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受此影响,新兴市场货币如亚洲、非洲多国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
以日本为例,日元兑美元在2024年的贬值幅度超过了14%,而其他如韩元、印尼盾等货币也均创下了历史新低。这种货币贬值的背后,反映的是全球通胀的持续高企以及美国“工资—物价螺旋”效应对新兴市场的压力。通胀加剧了通胀预期,削弱了多国货币的购买力,使得新兴市场面临的外债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加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洲各国纷纷采取了应对策略和行动。日本通过多维度干预汇市,多次直接入市抛售美元、买入日元,并推出了超宽松货币政策以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尽管如此,日元的贬值幅度仍然超出了预期,企业破产数量也在激增。
韩国和印尼则采取了外汇干预与政策的协同措施。韩国动用了40万亿韩元的市场稳定基金,并承诺提供“无限流动性”以应对资本外流;印尼央行则通过外汇干预和降低准备金率等措施来稳定印尼盾。这些措施也面临着国内经济放缓的副作用。
与此印度和越南选择了差异化的路径。印度央行抛售美元储备以支撑卢比汇率,并可能提前降息以缓解市场压力。越南则选择加速“拥抱人民币”,通过外汇储备支持以及黄金拍卖来稳定越南盾,同时寻求区域合作以对冲美元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波动,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稳健。部分国家如越南,尝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中国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和推动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等方式,助力亚洲国家应对货币危机。
挑战和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外汇干预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过度消耗储备并可能引发资本管制争议。地缘政治与经济主权的博弈也是一大挑战。美元霸权仍是核心矛盾,发展中国家寻求“去美元化”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
这场全球货币保卫战的实质是美元霸权与多极化货币体系的博弈。短期来看,亚洲各国通过外汇干预和政策协同来暂缓危机;但从长期来看,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增强区域金融合作与经济韧性。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寻求更加合理和公平的货币体系,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