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修复近千只玩偶
朱伯明——现代毛绒玩偶修复师
这位现年75岁的上海退休工程师,早年从事集成电路研究,未曾想到会以修复毛绒玩偶安度晚年。但自上世纪起,他凭借精湛手艺和深厚情感投入,成为玩偶修复的专家。他亲切地称呼这些玩偶为“小朋友”,每一个修复的案例,背后都有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故事。至今,他已修复近千只玩偶。
朱伯明的修复理念独具一格,他坚守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修复过程中,他尊重玩偶的每一个细节,保留原有的神态和使用痕迹。这些痕迹,如主人拥抱造成的凹陷,都是时间的烙印,是玩偶与主人共同生活的见证。在朱伯明眼中,这些玩偶并非仅仅是物品,而是有情感的生命体。他静心倾听每一个玩偶的故事,细心修复每一处损伤。
他的修复流程堪称艺术品制作的标准流程。术前沟通时,他会与主人深入交流,了解玩偶的背景和修复要求。录制视频、反复确认细节,甚至通过泛黄旧照还原玩偶原始样貌。在清洗与修复过程中,他手工清洗长达数小时,避免破坏纤维。使用天然棉花填充,寻找与玩偶匹配的布料。甚至连使用工具都极其讲究,手术钳、美容针等精细工具在他的手中犹如画笔般灵活。
这些玩偶对主人来说意义非凡,多数玩偶陪伴主人超过二十年,承载着童年记忆或亲情寄托。朱伯明的客户不仅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来自海外。一些客户为了心爱的玩偶不惜长途跋涉亲自送修。对于这些客户来说,这些玩偶不仅仅是玩具,更是情感的寄托和延续。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情感的重生。
朱伯明的工作并不轻松。他的工作室位于上海虹口区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中,堆满了待修的玩偶和工具。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给他带来了身心的压力。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每一个玩偶带来新生。他的事迹被广为传播被人们比作当代的“文物修复”,每一个玩偶都留存着时代的印记和故事。他用工程师的严谨与手工艺者的温情将旧物变成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为无数人带来了心灵的治愈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