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是如何考验商鞅的?他为什么任用商鞅?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从一个盘踞西方的蛮夷小国,蜕变为战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源自一场神奇的面试。接下来,奇闻网的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秦孝公继位之时,秦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关东六国无论在经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方面,都远远强于秦国。而被天下视为“蛮夷”的秦国则地处偏远的雍州,时刻都有被吞并的危险。年轻的秦孝公心怀大志,希望能改变秦国的被动局面。为此,他发布了《求贤令》,承诺只要能让秦国强大起来,便可得到高官俸禄和土地。
商鞅听闻此消息后,决定前往秦国一展才华。虽然他初到秦国并无亲朋好友,但他通过贿赂秦孝公最宠幸的亲信景监,得以见到秦孝公。两人先后进行了四次深入的面试和交流。
初次见面,商鞅大谈尧舜的“帝道”,但秦孝公对此并无太大兴趣。景监责备商鞅后,他解释说这只是试探,希望能再有机会与秦孝公交流。在接下来的几次面试中,商鞅逐渐调整策略,从“王道”到“霸道”,再到最后的“强国之术”,他全面推行郡县制、废黜度建立军功爵制等改革方案。
秦孝公对商鞅的“强国之术”非常感兴趣,两人交谈数天仍觉得意犹未尽。商鞅的治国方案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和支持,他被任命为左庶长,全面负责秦国的变法。
商鞅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智慧和策略,以及对秦国的深入了解,使他能够提出符合秦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他知道秦孝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迅速让秦国强大的方案,因此他放弃了帝道、王道、霸道的空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强国之术”。
正如商鞅所言,秦国在实行他的变法后,仅二十多年后便与并为天下两强。百年后,秦国更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场神奇的面试,不仅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