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重磅《建议》是如何起草的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诞生记
一、启程:组建起草组与顶层设计
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发展的航标。此次《建议》的起草工作,始于中央政治局的深邃决策。2020年3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起草组成立,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一历史时刻的书写。
4月13日,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犹如扬帆起航的号角,正式启动《建议》文本的撰写。而这一切,都是在明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统筹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深入调研与意见汇聚
规划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根植于大地,生长于实践。为此,起草组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赴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考察,感受地方发展的脉搏,为《建议》注入鲜活的实践元素。而其他成员也分别深入各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起草组通过座谈会、专家咨询、公开问策等多种方式,听取党外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代表等群体的声音,确保建议的广泛代表性。这一过程中,累计收到了近5000条反馈意见,充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完美结合。
三、千锤百炼:文本起草与修订
一份建议的诞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起草组围绕“十四五”时期的主题和目标,结合调研和反馈意见,形成了初稿。随后,经过数十次的修订和完善,终于形成了一份既具战略性又具实操性的文本。
这份《建议》草案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审议后,提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讨论。经过层层打磨,最终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通过。
四、特点鲜明:民主与集中、战略与实操的交融
此次《建议》的制定,展现了民主与集中的完美结合。通过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确保了建议的广泛代表性。它也体现了战略性与实操性的高度统一。既立足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又细化“十四五”期间的具体举措,为每一步前行提供支撑。
整个起草过程历时八个月,是党中央对全局工作的统筹谋划的生动体现,也是对民意尊重吸纳的深刻展现。这份《建议》,不仅是一份规划,更是一个承诺,一个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