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巴蜀之战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更加坚实的根基
巴国与蜀国,两国之间纷争不断,关系紧张。巴国却与苴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战国策·秦策》记载了一段历史,当苴国受到秦国的攻击时,苴侯逃亡至巴国,向巴国求助。此时秦王有意出兵蜀地,却因道路艰险难行且韩国来犯而犹豫不决。但在臣下的建议下,秦王选择了出兵韩国,并挟天子以令天下,意图建立王业。也有人主张趁机灭掉巴、蜀两国。他们认为占领这些地方可以扩大国土,获取财富,并且巴蜀地区可通过水道与楚国相连,控制巴蜀就等于控制了楚国,从而掌控天下。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公元前316年,秦王命令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领军队通过金牛道进攻蜀国。蜀王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但在葭萌一带被打败,最终逃遁被杀,蜀国灭亡。随后,秦军又攻灭了苴国和巴国,俘虏了巴王。
秦灭巴蜀之战对于秦国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秦惠文王之所以赞同司马错的主张,除了上述的地理优势外,还因为他自身在函谷关抵御五国合纵伐秦时,曾遭遇北方义渠国的骚扰。这让他明白,要想顺利东出,必须先解决北方的后顾之忧。而在南方,巴蜀也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相较于东出与三晋争夺一城一地的不易,攻灭巴蜀这块“嘴边的大块肥肉”则显得更为实际和必要。
秦灭巴蜀之战后,秦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占领巴蜀不仅为秦国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灭楚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巴蜀地区成为秦国的粮仓,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说,秦灭巴蜀是秦国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达到了富国、广地、强兵的目的。这一战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可以说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没有巴蜀之战,就没有秦国后来的东出和统一六国的辉煌成就。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秦国的战略眼光和英勇善战,也展示了巴蜀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