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诸国留卫国 是因为是吕不韦的原因
卫国,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独特存在。在六国纷争的年代,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原大地上。当秦国一统六国,为何唯独卫国得以幸存?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卫国,周武王弟康叔的后裔所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虽然土地面积有限,但却人才辈出。历史上诸如吕不韦、聂政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这片土地。卫国虽小,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于文化人才的重视和珍惜,使得卫国成为人才输出的重要之地。这些人才为秦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推动了秦国法制的建设,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卫国在战国时期的命运却是波折重重。公元前343年,魏国废姬君改立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标志着卫国开始走向衰败。公元前254年,魏国兼并卫国,使其成为其附庸。此时的卫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仅剩下名义上的存在。公元前241年,秦国东扩,将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尽管卫国在实际上已经沦为秦的附庸,但其名义上的存在得以延续。
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在这个过程中,有关秦始皇与卫国之间的谣言和传闻层出不穷。有人说秦始皇因为吕不韦的缘故而优待卫国,但这些都只是后代儒生的吹捧和捏造罢了。实际上,秦国之所以保留卫国,更多的是因为卫国历代人才对秦国的贡献以及秦始皇对六国贵族的政策。
回望历史的长河,卫国虽然小国寡民,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见证了人才的崛起和文化的繁荣,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够在乱世中生存数百年之久实属不易。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