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猫化石表明 大型猫科动物的起源可能是亚洲
化石研究揭示:喜马拉雅地区的猫科传奇
一项令人振奋的化石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猫科动物的早期历史。距今约600万年前,与现今雪豹血脉相近的大型猫科动物已在喜马拉雅地区活跃。这一发现将全球豹类出现的最早时间向前推进了约200万年,并指向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起源地——亚洲而非非洲。
这项研究的成果来自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南加州大学以及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联合研究团队。他们在青藏高原腹地、西藏自治区西部的札达盆地发现了七件珍贵的猫科动物化石。这些化石代表着与现今雪豹互为姊妹群的豹属新种,被命名为布氏豹,这也是全球已知最古老豹类的身份确认。
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晓鸣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这一发现。他提到,首批化石是在2010年被发现的,之后陆续有新的发现,这些化石包括头骨和部分牙齿,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95万至410万年前的时期。与此前已知的非洲坦桑尼亚约380万年前的豹属动物记录相比,这一发现无疑将我们对大型猫科动物的起源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王晓鸣进一步表示,这些化石的特征显示这种动物偏好寒冷且陡峭的山区环境。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大型猫科动物可能起源于亚洲而非非洲,还进一步强化了西藏作为多种动物发源地的观点。西藏此前还出土过披毛犀等冰川期前的动物化石,这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生的豹类在猫科动物中是最早分支出来的一个类群。虽然基于猫科动物的DNA系统发育研究认为豹类动物与其他猫科动物的分化时间大约发生在1000多万年前,但此前缺乏相关的豹类化石记录支持这一论断。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已经发表在《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为我们揭示了猫科动物的早期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