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第一次北伐得口号是什么 里面存在有哪些因素
谈及岳飞,那“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便浮现眼前。岳飞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抗金英雄”,在对抗金人的数百场战役中未尝败绩。甚至连金人的口中也都在传颂他的名号,那“撼山易,撼岳将军难!”的赞叹足以彰显其威名远扬。
岳飞不仅英勇善战,更是心怀壮志,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爱国之情。这位伟大的将领却遭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终,令人无不痛惜。秦桧、张俊等人留下的奸臣标签永载史册,而宋高宗赵构也受到了后人的指责。
在我看来,岳飞身死的真正原因并非单纯的奸臣陷害或皇帝的昏庸,而是他在北伐时喊出的那句口号——“收复河山,迎回二圣”。
“收复河山”的目标明确,就是要找金人找回公道,夺回失地。“迎回二圣”这一口号却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因素。所谓的“二圣”,指的是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岳飞作为臣子,想要营救皇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没有想到的是,朝廷中还有一位皇帝在皇位上,那就是宋高宗赵构。
赵构对岳飞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安。金人以及其他国家的敌人之所以敬畏“岳家军”,是因为他们害怕岳飞,而不是赵构。这种局面让赵构感到压力巨大。岳飞的一些行为让赵构感到不满和不安。例如岳飞主动提出要隐退,条件是如果不让他北伐,他就会辞职不干。这种举动无疑让赵构感到了威胁和困扰。加之秦桧等奸臣的蛊惑,最终导致了岳飞的悲剧结局。
岳飞的死因是多方面的。奸臣当道固然令人痛恨,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岳飞忽视了自身言行的影响力以及君臣之间的惶恐不安。他一心为国、保家卫国的未能充分考虑到朝廷内部的复杂因素以及皇权的脆弱性。他的悲剧并非单纯由外部因素造成,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