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乱箭之下大侠都用兵器格挡 现实中真实存在吗
关于古代乱箭能否用兵器格挡的问题,一直是众多读者心中的疑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个问题的答案,为大家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古装影视作品中的武侠将士,手持兵器,成功挡开敌方射出的箭雨,主角在乱箭之中毫发无损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结合历史资料来一竟。
我们要了解古代弓箭的威力。在古代战争中,两军对垒时,通常相隔一箭之地,即百步之遥(约80米)。在这个距离内,弓箭能够轻易阻止敌方的冲锋。据史料记载,某些著名的弓箭如“神臂弓”的射程甚至可达500米。大部分古代弓箭的射速并不快,每秒四五十米已经是非常出色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眼的速度反应能力。科学研究显示,人眼看清快速物体与物体距离和大小有关。最短的注视时间介于0.07至0.3秒之间,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约为0.17秒。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眼睛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应并判断飞箭的方向。
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以刀剑格挡飞箭并非易事。以羽毛球为例,羽毛球的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300公里,即每秒83米,这比许多古代传统弓箭的速度要快。箭簇比羽毛球更细,而且刀剑的面积也比羽毛球拍小得多,因此用刀剑拨开飞箭的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理论上武将可以用刀剑格挡箭枝,但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色。历史上的一些史藉、小说和影视剧中描述的角色能够格挡飞箭,其实是为了彰显其超凡的能力。曾经有懂得武功的人进行过实验,成功格挡了箭枝,但这只是个别案例。如果遇到古代秦国万箭齐发的箭阵,任何格挡都可能无效。
虽然理论上可以用兵器格挡古代乱箭,但在实际战斗中,这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胆识。史藉、小说和影视剧中描述的情景更多地是为了艺术表现,而非真实历史。大家看看就好,千万不要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