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西行求法唐僧更多
北宋时期的西天取经热潮:与唐朝不同的辉煌
当谈及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唐朝的唐三藏。很少有人知道在宋朝初期,一场与唐朝不同的西天取经热潮也在悄然兴起。这次热潮并非偶然,而是在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官府的支持下,大批中原僧侣步唐朝后尘,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这是学者们在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在近日甘肃金塔县召开的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陈玮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提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遭受重创的佛教到宋初开始复兴,而这次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西天取经僧侣的大量涌现。
这些宋初的僧侣们,他们的旅程和经历被记录在敦煌文书中。其中,僧人智坚的旅程手记记录尤为详细。20世纪初,俄国奥登堡考察队在敦煌获得了智坚的旅程手记,名为《端拱二年智坚等往西天取菩萨戒记》。与此斯坦因也发现了智坚斋戒仪轨文,即《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萨戒兼传授菩萨戒僧志坚状》。
通过对比这两份文书,我们发现智坚在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前往西天取菩萨戒。这一行动并非个例,而是北宋初年中原佛教复兴后,内地僧侣积极参与西行求法的缩影。五代末,佛教处于萧条状态,直到北宋初年,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使得佛教出现复兴迹象。史料记载,景祐二年(1035年)九月,宋仁宗亲作《景祐天竺字源序》赐东京译经院,其中提到自北宋初年以来,“取经僧得还者……百三十八人”。
这些取经的僧侣不仅带回了珍贵的佛经和佛法,也带回了他们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他们的故事激发了更多的僧侣踏上西天取经的征程,从而形成了宋朝初年的一场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勇敢的僧侣们,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宋朝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