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东北暴雪雪太大没去成
天气骤变,东北暴雪来袭
事件背景与天气情况
时光荏苒,刚刚步入2023年的深秋,东北大地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雨雪寒潮。尤其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区,纷纷迎来了大到暴雪。据可靠消息透露,局部地区的积雪已经超过了惊人的14厘米。而在黑龙江的东北部,更是出现了特大暴雪,降雪量高达30至32毫米。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伴随着冻雨和强降温,导致多地气温骤降,降幅达到了惊人的6至8℃。
记者遭遇突发返程:列车受阻细节曝光
就在大河报的记者正奔波在风雪前线。原本计划从长春前往白城进行暴雪报道的他们,乘坐的C505次列车却因接触网结冰导致线路故障,不得不中途折返。据列车员透露,由于轨道积雪严重,列车在松原段滞留近1小时后,最终决定折返长春。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长春站迅速做出反应。为受影响的旅客办理了退票和改签业务,并安排专人引导,确保旅客的安全与便利。
暴雪对交通的全面冲击
这场暴雪不仅仅影响了铁路交通。沈阳局管内的18趟动车组也纷纷停运,包括长春至白城、松原等方向。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出动刮冰机车,持续进行除冰作业。
而公路与航空交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吉林的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长春龙嘉机场的航班也受到了波及,共有8个航班被取消,14个航班出现延误。
在城市应急响应方面,哈尔滨主城区的情况尤为严峻。为了应对这场暴雪,哈尔滨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在11月7日停课一天。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更是被提升至了Ⅱ级,显示出对此次极端天气的重视。
暴雪成因分析
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专家分析,此次极端天气是由高空冷涡、低空低涡及地面气旋共同作用引发的。日本海输送的充足水汽在东北地区相遇,形成了强降雪。这种湿雪特性导致路面容易结冰,顶棚积雪的风险也大大增加,需要及时清理。
现场实况与社会响应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各地纷纷展开了紧急应对。黑龙江大庆等地的积雪覆盖情况严重,能见度极低,交通受阻。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央视等多路记者也深入一线,跟进报道灾情。
对于滞留的旅客,普遍表示理解并强调“安全第一”。在极端天气面前,大家纷纷调整行程,保持冷静与乐观的态度。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极端天气对公共安全与交通系统的挑战。相关部门通过及时发布预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动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