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代的和尚能够娶妻生子?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教义虽历经变迁,但独身灭欲的戒律却如金石般坚定,和尚们自入佛门便与尘世中的娶妻生子之事绝缘。在宋代,却出现了颇为奇特的景象——和尚娶妻生子。这一现象,在庄绰的《鸡肋编》中有所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宋代和尚能够娶妻生子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佛教与儒教的融合以及世俗化的趋势是这一现象的重要推手。自唐朝中期以后,禅宗南派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强调心即是佛,无需长期入庙修炼,这一思想深受民众欢迎。到了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和儒家化进一步加深,国家推崇文人儒家,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这种融合和世俗化的趋势导致了佛教戒律的松动,儒家推崇的孝道也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无形中促成了和尚娶妻的现象。
国家人口的急需补充也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契机。经过五代十国的战乱,人口锐减,为了补充人口,和尚娶妻生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宋代僧侣的富有和特殊地位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宋代寺庙大多拥有丰厚的田产,还能经商、放高利贷,香火收入也不菲。由于这些利益诱惑,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执法不严也是导致和尚娶妻现象的原因之一。虽然宋朝的礼法制度严格,当权者曾明文规定和尚不得有性行为,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在宋代,禅宗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文人雅士与僧侣共同创造了一个文化艺术的殿堂。这个时代,成为了无数史学家和文人墨客怀念的对象。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表示,如果让他选择,他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宋代和尚娶妻生子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佛教与儒教的融合以及世俗化的趋势,也体现了宋代社会的独特风貌和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