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比李治还要优秀 李世民为什么不选择李恪作为继承人
对李世民的儿子感兴趣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会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让我们一起一下这段历史吧。
在公元642年,一场皇位的更迭发生了。当时,唐太宗废黜了太子,而继承太子之位的是他的同母弟李治,后来的唐高宗。那么,为什么李世民在废掉李承乾之后,没有选择更为优秀的李恪作为太子,而是选择了软弱平庸的李治呢?这其中包含了四个主要的原因。
嫡庶尊卑的观念在封建社会根深蒂固。李治是嫡子,而李恪是庶出。在古代社会,立嫡不立贤的观念被普遍接受。就像晋武帝在选择太子时,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但由于他是嫡子,所以还是选择了他作为太子。李世民在考虑继承人问题时,也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李恪身上有前朝血脉。大家都知道,李唐天下是从杨家手里夺过来的。李杨两家有着莫大的仇恨。而李恪的母亲是前朝公主,这就意味着他身上有前朝的血脉。这样的身份,让唐太宗李世民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
第三,李世民为了保全自己的骨肉,避免儿子们发生争斗。李世民明白皇位的诱惑力有多大,亲情在权利面前有多么卑微。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而争斗。李恪虽然优秀,却过于狠断。而李治虽然软弱平庸,却生性仁厚。李世民希望一个仁厚的人上位后,能够厚待自己的兄弟。
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背后有整个长孙氏家族的支持,这是一股极大的势力。特别是长孙无忌,他是凌烟阁第一功臣,大权在握,他支持李治这个外甥成为太子。有这样一个舅舅支持,李治基本能够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在选择太子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他选择了软弱平庸的李治作为太子,而不是更为优秀的李恪。这一决定既有嫡庶尊卑、血脉传承的考虑,也有对儿子们未来关系的担忧,以及势力支持的因素。这一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世民的选择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