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有何作为?对晋景公的历史评价如何?
从《孤儿》的故事开始,大家对晋景公的评价似乎都不太正面。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听信谗言、冤杀灭赵的昏庸国君。历史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晋景公的形象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单一。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逝世后,公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这一年,执政大夫郤缺离世,晋景公提拔荀林父为中军元帅,成为晋国正卿。就在这一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企图让其背叛晋国。当荀林父带领晋军长途跋涉来到黄河边时,对岸的郑国已经投降于楚,并与楚国签订了盟约。晋景公时代,晋国虽然面临内外交困,形势危急,但仍有实力争霸。然而指挥失误导致的屈辱失利使得晋国颜面扫地。在如此关键时刻,晋景公展现了不同于常人的胸襟。面对指挥战败的荀林父,他没有因愤怒而冲动行事,而是在臣子士贞子的提醒下冷静分析,最终决定让荀林父官复原职。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晋景公的英明决断,也展现了他的宽容与智慧。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决定攻打齐国。早在公元前592年,中军佐郤克就曾提出攻打齐国的请求,但晋景公当时并未同意。多年后,晋景公终于决定出兵齐国。这一战,晋国积累了多年的力量得以爆发,最终取得了胜利。战后,晋景公将三军扩大为六军,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晋国的实力。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晋景公并非无能之辈。然而他因为多次灭族行动而背负恶名。先氏灭族是因为其宗主先彀通敌叛国,但全族被灭的做法确实过于残酷。赵氏的灭族更是被冤枉的,晋景公可能借机除掉赵氏,为此找了一个借口。正是这些滥杀无辜的行为,使他的名声蒙上了阴影。
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角色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的评价或故事就轻易给人下定论。晋景公虽然是一位有着许多争议和的国君,但他的决断、智慧和英明的一面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学会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每个人物的真正面貌不能轻易给人抹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