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直隶总督是个什么官?有着怎样的待遇
身为直隶总督,可谓在清朝的官僚体系中位高权重,被誉为“天下第一督”。这一职位在清朝的九大总督中尤为突出,历任总督如、袁世凯等皆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直隶总督的地位和待遇,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封疆大吏有所不同。那么,直隶总督究竟享有何种级别的待遇呢?
要深入了解清朝直隶总督的级别,我们需要追溯其历史沿革。最初,清朝的直隶总督一职并未设立,而是承袭明制设置有直隶总督,后在顺治十五年降为直隶巡抚。但在顺治十八年,这一职务再度恢复,驻地设在河北大名。
到了顺治儿子的时代,直隶总督的职位曾被短暂裁撤,直至顺治的时期才恢复,并将驻地移至保定,这一安排此后百年未曾改变。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著名臣子,如雍正宠臣,都曾担任过直隶总督。
真正让直隶总督位高权重的是在乾隆二十八年的变革,当时直隶总督兼任了直隶巡抚,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也是从乾隆朝开始,直隶总督的级别被定为一品。
尽管直隶总督的级别原本并不高,至少比正二品还要低一些。由于他们兼任太子太傅这一虚衔,使得他们的地位跻身从一品行列。自然,直隶总督需要享受从一品官员的待遇。
尽管清朝规定的正一品官员的工资只有180两银子,看似不高。结合当时的物价水平,这相当于现代社会的360000元,可谓相当优渥。更重要的是,清朝实行的是高薪养廉制度,直隶总督的养廉银大约是基本工资的10倍,高达1.6万两白银,约折合人民币320万。
除此之外,皇帝还会根据心情赐予红包和古玩等赏赐。例如雍正朝的张廷玉,就曾收到皇帝赏赐的钱财高达四五万两白银。清朝的直隶总督待遇极佳。
那么,直隶总督的实际财富如何呢?以清朝最著名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例,他在去世后留下的固定资产和个人储蓄约合5000万两白银。这样的财富积累令人叹为观止,不禁让人好奇这些巨额财富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