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 王建
《十五夜望月》是王建笔下的七言绝句,以中秋之夜为背景,展现出深邃的怀人之思。诗中景色与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一、诗歌内容与意境
月光洒落,庭院地面白皙如霜,树上有鸦鹊在栖息。这宁静的夜晚,冷露悄然无声地润湿了桂花,营造出一种幽深而清新的氛围。诗人以“中庭地白”唤起人们对李白诗句的联想,而“树栖鸦”则突出了月夜的静谧。在这样的背景下,“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还暗含了诗人对月中桂树的遐想。
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秋思之情究竟落在谁家呢?诗人通过“今夜月明人尽望”将个人的情感推及到普天之下,扩展了诗歌的时空意境。而“不知秋思落谁家”则以疑问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将个人的情感转化为对人间普遍情感的思考,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沉。
二、艺术特色
此诗情景交融,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前两句通过描绘月色、鸦鹊、桂花等元素,为后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诗人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渲染氛围,最终落脚于情感表达。诗歌运用含蓄蕴藉的手法,避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秋思落谁家”的设问引发读者的共鸣,留下深刻印象。诗中还化用了典故,如“地白”化用自李白的诗意,“桂花”则暗指月宫的传说,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意蕴。
三、创作背景与主题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夜,原题《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王建为寄赠友人杜元颖而作。诗歌以中秋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鸦鹊、桂花等元素,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延伸开来,对人间离散的普遍情感进行慨叹。在唐代中秋诗中,此诗以其悠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
四、后世评价
《十五夜望月》被誉为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的佳作。其中,“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广为传诵。诗人巧妙地运用“落”字,将无形的愁思具象化,深化了情感表达。《十五夜望月》以其生动的景象、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唐代中秋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