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时刻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之路
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每一个角落:2023年9月17日,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隆重召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时刻,中国迎来了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也增添了第6项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是全球首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世界遗产中茶主题的空白被填补,普洱景迈山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这一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丰富的自然与文化内涵。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覆盖了约191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包括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在这片土地上,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超过100万株,它们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其核心部分——延续千年的“林下茶种植”传统,更是展现了世居的布朗族、傣族等民族的智慧。他们通过“森林—茶林—村寨—耕地”的垂直土地利用体系,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高品质茶叶产出的完美平衡。这一传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5,是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也是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之路历时13年。从2010年国家文物局首次提出申遗倡议,到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再到如今的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遗产,采取了“引导、专家指导、社区参与”的协同模式,注重村民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景迈山遗产监测中心的建立,为规范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影响力和价值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2024年2月,它因“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入选了“2024年度亚洲遗产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这进一步彰显了其全球示范意义。国家文物局表示,将继续加强规划管控、应对气候变化,确保遗产价值的永续传承,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云南乃至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喜事。它不仅成为了世界农耕文明的活态样本,而且通过多维度的保护与创新实践,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案例”。让我们共同期待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