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界的百科全书《医宗金鉴》,清代为何要修纂?

热点爆料 2025-04-22 10:37www.kangaizheng.com奇闻异事

《医宗金鉴》堪称中医界的宝典,它集结了清朝之前的医学精粹。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意识到了整理医学典籍的重要性,决定编纂这部医学巨著。当时医学书籍驳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教科书,使得医者难以参考学习,编纂一部官方认可的医学书籍成为了当务之急。除此之外,随着历史的积淀,许多名医留下的医学著作如不及时整理编纂,恐有散佚之虞。乾隆皇帝热爱文化,注重文治,因此组织名医编纂大型医书也是文治的一部分。

这一想法迅速付诸实践。朝廷派出了以吴谦为主编的强大团队,包括太医院院使钱斗保、右院判王炳等人。这些医家在当时享有盛誉,如吴谦便与喻昌、张璐并称清初三大名医。编纂场所并未专门设立,只是稍加修葺太医院衙门内的闲房,以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工作。全书于乾隆七年(1742年)完成,共九十卷,由乾隆帝亲自命名为《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的编纂过程与《四库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量搜集民间医学书籍,包括旧医书、新医书以及家传秘方等。这些书籍被分类整理,取其精华。《医宗金鉴》实际上是众多医家智慧的结晶,融合了各自的优点,驳斥了错误混杂的内容。

作为一本兼具教学与临床诊治性质的医学丛书,《医宗金鉴》涵盖了多种医学典籍,如《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删补名医方论》等,约160万字。它还订正了名医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使二者并行于世,以便后来的医者不被误导,正确理解仲景的医术。

《医宗金鉴》内容丰富,包括四诊心法要诀、妇科心法、儿科心法、眼科、针灸心法等。它作为官修医学著作,对后来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实际诊疗中,太医院的医官们常常以《医宗金鉴》为准则,因为它具有权威性,难以被驳回。这部医学巨著的出现,无疑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湖南一自行车赛女选手坠崖身亡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2025 www.kangaizheng.com 看丐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