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分歧:第二阶段停火条件的博弈
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再次成为焦点,双方对停火条件存在显著分歧。哈马斯坚持以色列必须全面撤出加沙地带,实现永久停火,并将此作为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的先决条件。他们指责以色列未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中的义务,如开放人道主义通道、允许巴勒斯坦民众返乡等。
相较之下,以色列则表现出较为强硬的态度。他们仅同意延长第一阶段停火42天,强调在此期间的被扣押人员交换,但拒绝讨论全面撤军或永久停火的议题。他们坚持在哈马斯实现“非军事化”并领导人流亡之前,保持对加沙的军事控制。这一立场反映了以色列对于加沙问题的深层担忧和长远打算。
二、博弈焦点:外部干预与内部压力的影响
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内部压力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尤为关键。尽管他们试图通过支持以色列延长第一阶段停火的提议来避免触及永久停火等敏感议题,但此举被批评为“持续搅局”。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并未中断,这无疑削弱了国际斡旋的效力。
与此阿拉伯国家也参与了斡旋行动。埃及、卡塔尔等调解方积极呼吁人道援助通道的开放,批评以色列的阻挠行为,但未能推动第二阶段谈判进入实质阶段。尽管阿拉伯国家紧急峰会试图统一立场施压以色列,但实际影响力有限。
三、矛盾升级:信任崩塌与相互指责
随着矛盾的升级,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信任几乎瓦解。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拖延释放被扣押人员,并在移交过程中进行“羞辱性公审”,认为其真实意图是通过停火协议获取政治资本而非真正实现停战。而哈马斯则反指控以色列军队未完全撤离加沙的敏感区域,持续军事行动导致平民伤亡,并指责以色列将饥饿“武器化”,关闭过境点、限制援助物资。
四、前景预判:脆弱平衡与潜在风险
当前,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僵局短期内难以打破,双方互信近乎瓦解,第二阶段谈判难以启动。如果停火协议名存实亡,加沙地带可能重返大规模军事冲突。未来的零星人员交换或许能暂时缓解紧张局势,但无法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各方之间的复杂政治博弈反映出加沙问题的复杂性。停火协议的存续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妥协意愿,还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突破美以协作的惯性思维,寻求对哈马斯与以色列核心诉求的平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