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诸葛亮会交出兵权吗?
在新野之战中,刘备凭借三次胜利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曹操的计谋使得徐庶离开了刘备,这令刘备倍感失落。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这位智者的加入,让刘备的争霸之路逐渐步入正轨。
诸葛亮的内心世界
刘备虽是一代枭雄,但他也有自己的遗憾。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感叹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在接连的挫折之后,刘备最终病逝于白帝城。在“秋风萧瑟”之际,诸葛亮不得不辅佐刘备不成器的儿子。
尽管刘备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表示,蜀汉江山可以自取,但在刘备死后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前,诸葛亮从未有过取而代之的想法。他自始至终只想做一个权臣,追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诸葛亮常自比于管仲、乐毅,这表明了他对于权力和智慧的追求。虽然北伐对蜀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被世人谴责不顾国力民生,连年征伐,劳民伤财,但北伐是诸葛亮为蜀国民众和整个国家所能想出的唯一办法。
即使北伐成功,诸葛亮也不会夺取刘禅的帝位。因为诸葛亮所争夺的从来不是权力的宝座,而是在乎第一权臣的地位。他在蜀国的地位,与当年的曹操在汉室的地位相似。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自己表示不愿意交权。虽然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看似融洽,但他从未真正放权给刘禅。
诸葛亮亲力亲为,事必躬亲,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他既想拥有权力,又想保持好的名声,试图二者兼得,因此始终守住权臣的身份,不越雷池半步。他的一生牢牢掌握了权力,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名声,让自己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诸葛亮的一生印证了曹操的“做忠臣但不交权”的言论。然而可惜的是,曹操虽口出此言,却未能始终如一地信守自己的誓言。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成为后世楷模,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