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拖欠15个月工资官方-无奈 (2)
甘肃省泾川县中医院欠薪事件内幕:长达十五个月的绩效拖欠背后的困境与挑战
一、事件背景
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家二甲公立医院——泾川县中医院,自2023年起,职工的绩效工资被拖欠,这一状况已持续长达十五个月。这场欠薪风波波及了医院的正式职工以及临聘人员,共计386人。更令人忧虑的是,临聘人员的月薪仅千余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费用也因此断缴。
二、官方回应与原因介绍
面对这一事件,泾川县委办公室揭示了背后的主要原因:
1. 财政压力巨大:作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的医院,近年来政策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补助却迟迟不到位,导致医院负债累累。
2. 经营困境重重:新冠疫情的席卷使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资金周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3. 收入结构问题:面对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在适应过程中遭遇技术瓶颈,患者吸引力减弱,运营压力愈发加剧。
三、现状与应对策略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有关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
1. 补发承诺与进展:终于在2023年12月,官方承诺将逐步补发拖欠的绩效工资,并计划优先核算发放2023年4月的绩效工资。对于后续款项的全面解决时间表尚未明确。
2. 临聘待遇优化计划:针对临聘人员的困境,计划修订薪酬方案,提高福利待遇,并在资金到位后为他们补缴社保。
3. 长期应对措施:医院正努力拓展诊疗项目以增加收入,并调整内部考核机制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这一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欠薪问题,它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1. 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的脆弱性:公立医院在财政拨款与自身创收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其抗风险能力令人担忧。
2. 同工不同酬现象:临聘人员与正式职工之间的待遇差距不仅加剧了内部不公,也是导致人员流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
3. 政策执行滞后问题:地方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与医改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导致基层医院长期背负沉重的负担。
此次事件警示我们,公立医院在面临财政补贴不足、经营压力增大等压力时,极易陷入欠薪危机。虽然官方已经提出了“逐步补发”的方案,但我们仍需警惕这一问题对医疗队伍稳定性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长期负面影响。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入思考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