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统治蜀汉41年,还有诸葛亮在旁辅佐,为什么却不替父亲报仇
在蜀汉长达四十余载的统治时期,伴随着辅佐的诸葛亮,为何却未曾见到为父报仇的行动?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奇闻网的介绍,一竟。
当时虽为三国鼎立,但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蜀汉与曹魏、东吴相较,都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夷陵之战后,蜀汉的精兵损失惨重,长江北岸的防守也全线失守。三年前痛失荆州,又接连失去三个郡县,使得刘备的兵力损失至少超过十万。
面对如此惨状,刘备的败走白帝城,不仅让蜀汉陷入危机,更是让成都附近的汉嘉郡太守选择反叛。此时的主公战败身亡,年幼的刘禅接手这个烂摊子,形势可谓岌岌可危。诸葛亮的出现,犹如一颗明星照亮黑暗。
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后,迅速妥善处理刘备的后事,并昭告天下刘禅登基。他派使者游说东吴,重新结盟,使得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关系得以修复,四十年间再无战事。诸葛亮还致力于内部建设,力图恢复家底。
虽然刘禅有报仇之心,但他只是个孩子,在蜀汉并无实权。即使他想要为父报仇,也难以得到响应。随后的几年,蜀汉专注于北伐,全力对付曹魏。诸葛亮病逝时,刘禅虽已成年,但仍受制于权臣。蒋琬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的策略,使蜀汉得以安稳度过。
后来大权落到手中,刘禅已然成为甩手掌柜长达三十年。即使他曾有雄心壮志,也被时间消磨殆尽。蜀汉的实力已不足以支撑复仇行动,朝中大臣更倾向于联合东吴对抗最强的曹魏。刘禅并非有主见之人,他更倾向于听从他人的建议。
刘禅其实是一个普通人,被乱世磨灭了热情。他从小在别人的庇护下成长,对建功立业并无太大兴趣。他并未亲身经历父亲战争的艰辛,也未曾感受到战争失利的痛苦。而且缺乏母亲的教育引导,刘禅的教育并不完善。在他看来,父亲的征战或许只是无聊之举,自己何必去遭罪。替父报仇讨伐东吴的想法,对刘禅来说并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