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扇子,古人还有哪些消暑神器?
扇子,被古人亲切地称作“凉友”。每当盛夏季节的脚步临近,轻轻挥动扇子,便能带动空气的流动,促使体表的汗珠蒸发,让体温逐渐降下来。在古代,除了扇子,人们还有更多的纳凉消暑的宝物。
想象一下那遥远的西汉时期,宫廷里制作了许多“玉几”、“玉凭”,这些被帝王贵族视为纳凉避暑的神奇宝物。玉石,这种寒性的物质,给人带来无尽的清凉。宠臣董偃曾在盛夏时节享受过如帝王般的待遇,那时他躺在精雕细琢的玉床上,披着紫琉璃帐幔,用紫玉制作的盘子承放各种宝物。
随着朝代的更迭,无论是宫中的皇后妃子还是王公贵族的姐妹,她们的宫殿内都设有玉几、玉床以及象牙簟等消暑纳凉的宝器。诗人笔下的竹簟,是炎炎夏日里的清凉伴侣。苇簟、藤簟、竹簟等以自然材质编织而成的凉席,给人们带来凉爽的感觉。其中最为昂贵的当属象牙簟,亦称象牙席。汉武帝刘彻曾将其赏赐给宠妃李夫人,这种以象牙制作的凉席因其昂贵的价格曾被朝廷禁止制造。
除了这些珍贵的材质,还有一种源自动物的材质——蛇皮。它可以被制作成神奇的“龙皮帘”,既能抵挡户外的热浪,又能通风降温。某年的夏天,在宫中凉亭里,韦澳和孙宏被召见时,忽然感受到阵阵寒气,原来这凉气正是来自亭柱上挂着的“龙皮帘”。虽然平民百姓无法承担“龙皮帘”的费用,但他们用竹帘代替,效果也同样显著。
古代人还有瓷枕、竹夫人抱枕等避暑纳凉的器物。据说某位皇帝在夏天就喜欢躺在瓷枕上休息,他曾写诗赞美瓷枕的清凉与舒适。这些古人在炎热的夏季寻找的各种纳凉方式,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这个炎炎夏日,当我们感受到酷暑难耐时,不妨想一想古人如何度过酷暑,或许我们能从中寻找到一丝清凉与宁静。